媒体东农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媒体东农 > 正文

极光号:东北农业大学举办“耕读·同心”讲堂

发布日期:2024-04-08 发布机构:宣传部 责任编辑:徐小添 阅读次数:

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,结合学校“学习培训三年行动”,近日,东北农业大学举办“耕读·同心”讲堂,聚焦新质生产力进行学习研讨。学校各级政协委员、民主党派成员参加讲堂。省政协委员、民盟黑龙江省委副主委、学校副校长孙占峰,统战部副部长冯丹,省政协委员、学校民盟委员会主委许修宏,省政协委员、学校民进支部主委李术,省政协委员岳奎忠,市政协委员、学校民盟委员会副主委董娜,市政协委员、学校九三学社委员会副主委张志刚,学校民革支部主委才华,学校农工党支部主委谢秋菊参加了研讨会议。会议由冯丹主持。

会议现场

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,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结合各自研究领域、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。

孙占峰指出,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视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”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,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。孙占峰表示,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指引下,黑龙江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有力,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,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初步形成,并展示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。作为省属农业高校,接下来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,稳中求进,形成合力,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,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许修宏表示,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,这为高校科教工作者指明了方向。科研上要埋头苦干,以原创性、颠覆性成果为目标进行科研创新,努力破解制约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在教学方面要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,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,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,培养新型人才。

李术表示,与传统生产力不同,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。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。学校在生物育种、生物农药、生物制药方面具有丰厚的底蕴,要大力发展相关领域科研研究,夯实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,农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,农业高校有责任积极探索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,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育机制,努力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岳奎忠表示,传统农业的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加持,从农业发展的角度,新质生产力的“质”体现在高效育种、农机制造、产品安全、资源利用、农业大数据、畜牧业高效养殖等方面,要应用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标准,加速推进传统农业高科技、高质量、高效能的迭代升级,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,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。

董娜认为,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“提质”,这是养猪业突破的关键,也是解决各种难题的根源。那么,如何实现养猪业的“新质生产力”,如何达到“创新-提质-增效”目标,创新是关键。生猪产业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。在生猪产业的育种、原料替代、疫病防控、养殖管理方面,急需技术、理念以及模式方面的创新。一个突破点是在原料替代方面,科技创新可以减少对进口豆粕等原料的依赖;另外在育种领域,技术创新有助于培育高效优质的猪种,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,实现提质增效。

张志刚、才华、谢秋菊分别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及农业高校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、推动农业深度转型升级、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。大家表示,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应以高水平、有组织的学科布局、科研攻关、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,并通过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,打造政产学研用贯通的育人高地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。

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,未经许可,谢绝一切转载。